华东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专升本)专业考试计划
(专业代码:040106)
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专业将幼儿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提升学历水平的同时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新时期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服务。
二、学历层次及规格
本专业在总体上与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相应专业的水平要求一致;同时根据学前教育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更加突出实用性;在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强调综合素质提升与教育教学实践训练。
学生根据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并取得合格成绩,毕业论文及思想品德鉴定符合要求,获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三、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学前教育的需要,能从事幼儿园保育、教育及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本专业要求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懂得学前儿童发展特点及规律,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掌握从事学前教育专门知识,能胜任幼儿园保育、教育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说明:
1.凡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校(含自考)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无需加考课程。
2.参加本专业相关课程学习需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
3.考生可申请免考英语(专升本)(13000),但须加考2门及以上选考课程(不少于7学分),且不授予学位。
4.毕业论文题目由主考院校公布,应考者选一题撰写,也可由应考者自定论题,但须经指导教师同意。毕业论文字数原则上不少于8千字,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联系实际,层次清楚,语言流畅。论文须经审查答辩后评定成绩。评定成绩采用百分制。毕业论文考核不及格者不能获得本科学历。
五、主要课程说明
1.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包括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特点与要素,学科基础,幼儿园游戏和教学的关系,幼儿园课程各学习领域概述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幼儿园课程的编制以及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一般规律;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当代著名的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及中西方幼儿园课程的沿革与发展趋势。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幼儿园课程的一般理论及课程编制与实施的基础知识,关注幼儿园课程实践发展的动态,为学生理解、开展和反思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打下理论基础。
2.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本课程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儿童游戏与教育的关系,揭示游戏的本质和功能。二是关于儿童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学习者掌握游戏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并学习运用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发展的有关知识对游戏案例进行分析。三是关于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和实施。学习幼儿各类游戏过程中教师不同的意义与作用。分析教师各种介入方式的利弊及适用情景。尝试对幼儿园游戏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宜的支持方案。
3.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幼儿教师应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理解学前教育现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主要功能是以系统的方法认识和理解学前教育现象。本课程主要以大量学前教育研究实例,系统阐述学前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包括教研修养、发现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表达研究成果等,系统介绍观察、访谈、问卷、测验、实验等收集资料的方法,使考生初步具备幼儿教师基本的研究能力。
4.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本课程主要介绍幼儿园管理的一般理论、幼儿园管理的目标与过程、园所管理组织制度、幼儿园保教工作管理、园所卫生保健工作、总务工作、保教队伍建设与家长工作、园长素质与领导工作、幼儿园与教育行政及与社区的关系、幼儿园工作评价。
5.学前儿童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本课程将从介绍行为观察对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入手,系统介绍行为观察的概念,叙述观察、取样观察、评定观察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实施和学前儿童的行为分析。课程将以案说理,结合大量的观察案例,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基本方法,提升观察学前儿童行为、了解儿童发展、鹰架儿童学习的能力。
6.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本课程将详细讲述儿童发展与家庭系统的相关理论、儿童早期父母角色与家庭养育知识、家园合作的主要形式和工作要点、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有效策略、社区教育的常见途径以及幼儿园和社区合作的实践范式,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提升开展家长工作的水平,以及提高对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新模式的探索能力。
7.儿童文学名著导读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含: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中外经典儿童文学重要篇目及相关背景信息、中外经典儿童文学重要作品阅读及评论的理论与实践,旨在通过大量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实践、文本分析和创作思维分析,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帮助学生构建中外儿童文学史的宏观图景,同时从微观层面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作品审美鉴赏能力与创作能力。
8.儿童发展理论
儿童发展理论是描述儿童发展领域的现象及其规律,解释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的思想体系。本课程主要介绍成熟理论、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发生认识论、建构主义理论、习性学理论、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等多形态的儿童发展理论,以提高学生分析幼儿心理与行为的能力。
9.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涉及包括教育、心理、教学、学前教育等相关理论具体付诸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应用型学科。本课程主要介绍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一般原理以及教育活动中目标、内容、环境、资源等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评价等,以提高学生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养成。
六、实践性环节学习考核要求
实践性环节学习是将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幼儿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付诸于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的综合课程。该课程立足实践,强调针对性、应用性,学生在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实践中的现象。同时,能够结合各年龄班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合理设计和组织幼儿学习、游戏和生活活动。
由于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主要以案例分析、活动方案设计等方式进行考核。考生进行案例分析时需综合运用所学课程内容,对给定的案例进行分析。考生进行活动方案设计时需结合活动方案设计的基本格式,并针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特点设计方案。
七、其他必要的说明(报考条件、毕业与学位证书颁发等)
凡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校(含自考)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均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14门及以上课程(考试课程相关的实践考核环节部分不单独计入课程总门数)的合格成绩,学分总数达到73学分及以上,毕业论文达到规定要求,思想品德鉴定合格者,发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毕业生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且符合主考院校的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由主考院校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升本专业新旧考试计划课程对照表
表格说明
1.新旧计划课程一一对应关系见上表。学前教育史可对应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及其实践,幼儿园课程可对应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及其实践,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可对应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及其实践,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可对应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及其实践,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可对应学前儿童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2.2026年1月1日起开考新计划,并实施本方案,由我校负责解释。
其他事项
1.2024年1月1日起至2026年6月30日为毕业过渡期,毕业过渡期内考生仍按旧计划毕业,通过的课程按实际学分计,且满足总课程13门及以上、总学分70学分及以上。考生申请免考英语(二),须加考三门或三门以上选考课,不少于14学分的课程,且不授予学士学位。因2024年起开考英语(专升本),在毕业过渡期内通过该课程可按14学分计,毕业过渡期结束后按7学分计。
2.2026年1月1日起按新计划开考,上半年为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期,故仍可按旧计划毕业。下半年起新老考生均按新计划毕业。已通过的旧计划课程可对应顶替新计划课程且按顶替后的课程学分计。选考课程不得少于4门,不得少于23学分,且满足总课程14门及以上、总学分73分及以上。考生申请免考英语(专升本)须加考两门选考课,不少于7学分的课程,且不授予学士学位。
3.凡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校(含自考)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均可直接报考本专业。